第08版:教育展台
2020年07月01日 星期三
让幸福的格桑花开遍校园
——福建省厦门市公园小学幸福教育掠影
吴雅卿 刘敏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这是毋庸置疑的。”幸福常常被认为是触手可及却又难以言明的,更别提幸福教育。幸福教育到底是什么?这是许多教育者共同的追问。

    在厦门市公园小学,问教师或者学生,你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答案。“‘以幸福的教育培养幸福的人’是我们的追求。我们实施幸福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校的学习是幸福的,在校外是会追求幸福的;要让学生现在是幸福的,未来是懂得实现幸福的。我们期望,所有的学生能够在自我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欢乐、享受幸福。”公园小学校长吴雅卿给出了答案。

    幸福文化

    奠基幸福教育的底蕴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优秀的文化场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公园小学的幸福源自哪里?

    厦门市公园小学的幸福,源起于20世纪50年代,孕育于1977年,成长于2018年。1951年建校,校名是厦门第四中心小学,在那段峥嵘岁月里,师生们励精图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66年,学校更名为工农小学,虽然短暂,但生命不息,薪火相传。1977年,破茧成蝶,新校绽放,学校正式更名为厦门市公园小学。2018年,学校重新梳理了幸福教育的文化元素,提出“以幸福教育为基础,培养孩子们全面均衡发展”的理念,走上了“全面发展 幸福成长”的发展道路。

    “快乐”是幸福的基础。于是,公园小学从“乐”入手,重新梳理了基于幸福教育理念下的“三风一训”,校风是“乐群乐进”,教风是“乐教乐导”,学风是“乐学乐思”,校训是“乐真乐远”。学校期待幸福教育下的师生都是快乐的、幸福的。依据“三风一训”,学校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用幸福教育奠基师生的幸福人生。

    2018年“六一”儿童节前,学校开展吉祥物创意大赛,面向全体学生征集校园吉祥物,从上千幅作品中挑选出学生们喜欢的“园宝”。然后,由美术组教师牵头,融“时代主流、学校文化、童真童趣”几个元素为一体进一步完善设计。它象征着公园小学的学生在幸福教育的滋养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幸福的校园环境应该充满生命成长的气息。于是,学校重视校园环境的更新与完善,让学校的每一处装饰都诉说着学校的幸福教育文化,给学生以无声的熏陶。

    学校的幸福文化长廊以“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为引领,紧接着是一系列经由憨态可掬的吉祥物“园宝”向广大师生呈现的图文并茂、富有文化韵味的宣传标语,如“幸福在校园的晨光里,在迎面的微笑里,在老师的关爱里,在同学的友谊里”等,最后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结尾,引领师生一同在幸福的道路上快乐前行。如今,幸福文化长廊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倡导全学科阅读的时代,公园小学努力倡导“读好书一生幸福,健康体终身幸福”,让学生热爱阅读。为此,学校每个楼层都设有一个开放式书吧,这是党员教育先锋岗,让党员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引领学生快乐阅读。

    学校党支部创建“1+N=1”的任务推进机制,增项不增量,形成“1+1> 2”的成效机制,充分体现党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引领。让“党恩深,幸福根”成为学校师生的文化认同。

    幸福课程

    搭建体验幸福的支架

    课程改革是学校文化构建的核心,有什么样的课程将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让课程改革以原动力助推学校文化的重建,是公园小学努力践行的目标。

    学校通过课题研究,进行幸福教育校本课程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从培养学生的全面与个性出发,开发幸福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在幸福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以鲜明的办学特色为主旨,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有机融合,并做好游泳课程、剪纸课程、闽南文化课程等必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努力培养“会游泳、能剪纸、传文化、有修养”的“公园学子”。

    如今,基于幸福教育办学理念的校本课程体系基本形成,为学生搭建了将近40个校本课程学习平台,学校幸福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分三大类——博学致用课程、三生教育课程、地方传统文化课程,分别体现了6个主题——健康生活奠基幸福、和谐身心提升幸福、文化探源体会幸福、开阔视野感悟幸福、关爱生命拥有幸福、艺体陶情分享幸福,让学生在“走班”学习中感受幸福课程带来的愉悦。

    “幸福教育应该是接地气的,所以我们在校本课程上下功夫,通过学科横联,着重于校本课程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校长吴雅卿说,以“好品德”为例,从“不横穿马路、自觉走斑马线”等生活小事,延伸到讲文明守规矩、遵纪守法;从感恩父母拓展到感恩社会……通过这样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全员全程参与,从小知晓应该履行的职责,从而实现好品德的培养,更切合实际。

    当然要接地气,就不能是空中楼阁。为了进一步发掘学校的闽南文化特色,公园小学经过对学生的访谈以及反复思考,依据年级特点从“童谣”“美食”“风俗”“建筑”“戏曲”等领域研发教材。其中,结合闽南文化内涵将“剪纸”纳入美术课程。目前,剪纸校本教材已出版一本。剪纸作为每个年级都必须学习和掌握的课程之一,通过由浅入深的渗透学习,让每一个学生能剪出含有闽南元素的作品,让校园成为闽南文化传播的沃土。

    游泳,一直是公园小学的金字招牌。公园小学是福建省首批小学游泳传统校和体育特色学校,是厦门市竞体中心游泳以及水上运动中心的帆船训练基地校。学校游泳队已经连续14届蝉联福建省游泳传统学校比赛男女团体总分冠军。“游泳的普惠教育将是我们下一步的重点,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体会‘会游泳’的幸福感。”吴雅卿介绍,学校正在建设的校内游泳馆以及刚刚完成改建的阅读书吧,就是在为“读好书一生幸福,健康体终身幸福”培养目标作铺垫,让幸福教育遍布校园的每个角落。

    幸福课堂

    优化追求幸福的路径

    幸福教育实施的主阵地是课堂,探索幸福课堂一直是公园小学幸福教育的主旋律。为此,学校致力于构建有生命活力的幸福课堂的追求。在公园小学人看来,幸福教育应该是给学生营造一种对话与分享的课堂,让课堂成为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让学生在课堂中体现自身的价值。

    没有课堂教学行为的变革,就没有幸福教育的真正落实。为此,学校要求教师要把时间、空间、健康和快乐还给学生。于是,教研围绕聚焦课堂,探索如何设计一个大问题来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开展课例研究,以课例的初建、反思、重建为平台,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地研讨,发挥好每一个节点事件的前移后续作用,增强“长程意识”,努力在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和教学反思中具有新的内涵,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幸福。

    在公园小学,“幸福课堂”就是“幸福地教、幸福地学”。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传输机,简单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做学生学习的伙伴,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够增长技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更深的理解、更好的把握、更多的收获;不仅内涵丰富,还能够陶冶情操。课堂中,学生积极投入,趣味盎然,师生和谐共处,共同创造教育价值,共同享受幸福发展。

    疫情防控居家学习期间,美术教师赖蓉敏连续3天收到一个二年级小学生的线上问候,她决定放下手头的事,和小学生好好聊聊。“小朋友,谢谢你的关心,你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吗?”小学生怯怯地说:“老师,我很想画画,我有很多想法,可是画不好。”赖蓉敏鼓励他大胆说出来。小学生开始滔滔不绝:“疫情严重,我们如果发明一台空中清洁灭菌器,快速找到病毒藏身之处,就能把病毒统统灭掉……”在大家防疫时,小家伙就已设想未来的防毒机器了,是个创新好苗子。想到这儿,赖蓉敏鼓励他说:“真有创造力,你能用画笔表现出来吗?”他顿了一会儿说:“不会啊。”“老师指导你来画好吗?”于是,赖蓉敏找出乌贼造型、空中飞船,引导他将两者整合设计成一台新型的空中扫毒机器……一来二去,小学生在线上那一头很认真地画起来。就这样,一次奇怪的问候却产生了一幅创意非凡的作品!

    幸福教育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行动,还是一种文化,更是学校发展的航标。公园小学在践行幸福教育的征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校团队凝聚力增强了,教师们前进的步伐更稳健了,学生们的笑容更灿烂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迈上了新的台阶。我们相信,学校只要坚持做接地气的幸福教育,以实际行动践行有温度的教育,未来必将绘就越来越美好的幸福画卷! 

    (吴雅卿 刘 敏)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