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7日 星期四
文化无疆 语通四海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中学“小语种”办学特色探索纪实
张朝煌 闫瑞 张北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多次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促进中外语言互通,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中学积极响应佛山市普通高中优质多样特色发展的号召,顺应顺德区教育综合改革的方向,打造高中阶段外语教学特色,创建小语种特色高中。

    龙江中学创办于1958年,是顺德区一所区属公办普通高中,至今已有60年。学校现有42个教学班,学生近2000人,教师170余人。近年来,学校大力创建小语种特色学校,除英语课程外,现已开设日语、俄语和西班牙三门小语种课程,以外语办学的特色已初步彰显并取得可观成绩。学校自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先后获得“广东省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达标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田径网点学校”“佛山市绿色学校”“顺德区先进学校”“顺德区绿色学校”“顺德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顺德区德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成为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校。时值建校一甲子之际,龙江中学对教育模式与办学方向进行着新的探索。

    文化定位

    在哪里?

    龙江中学地处龙江镇,此处在明朝曾出现“四方商贸之地,六合堂奥之区”的繁荣景象。因此,学校融合历史文化与地区文化,创生出“和谐、包容、创新、上进”的“龙文化”:首先学校以中华文化为大的背景,营造校园“国学”氛围;其次以“两龙”文化为中枢,展现龙江底蕴;最后以龙江中学校史为内核,再现文化传承。

    学校确立校训为“崇贤尚能,龙腾天下”:贤可理解为贤德和贤才,也可理解为能力和才干,崇、尚二字体现价值取向。只要德才兼备,就可以龙腾天下;学校确立校风为“乐进善行,龙跃凤鸣”:“进”是进取之意,“乐进”体现龙中人积极上进的精神风貌,与理念之“龙马精神”相匹配。“行”是行为、行动之意,“善行”是善于行动,强调龙中人在工作中实干与巧干的能力。只要积极上进,实干巧干,就可以龙跃凤鸣。学校确立教风为“乐教善导,龙韵悠扬”:乐教是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寓教于乐,收获成就,善导是强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还课堂于学生,最终达到龙韵悠扬的效果。学校确立学风为“乐学善思、龙吟谷应”:乐学是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主动的学习态度,扎实努力收获成长;善思是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善思考会领悟,最终达到龙吟谷应的效果。

    学校是教育发生的场域,学校文化体现学校教育精神和整体性的文化景观。基于此,学校以“龙文化”引领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方向,培养学生“和谐、包容、创新、上进”的品格,使之由理解学校“龙文化”的龙江学子成长为在未来具备对地区、全球和跨文化议题的分析能力的中国少年。

    质量关注

    想去哪里?

    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学会尊重他人的看法和形成对世界的积极理解并报以欣赏态度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国青少年在充分了解历史与国际交流大环境下,对自我正确认知与对世界形势的准确判断都会成为青少年对自己与他人交往过程的积极因素。为此,学校在开拓学生国际视野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对自己未来发展路径进行完整规划,并积极改进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分别从“课题驱动”“课堂开展”“课程引领”三个方面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课题驱动:走向科研

    “课题驱动”是指将一个实际的较为完整的课题项目研发过程作为研究内容,通过研究课题、完成课题的方式驱动教学过程,以提升教育教学的创新研究能力。该方法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可将参与课题研究人员的知识构成应用到具体课题项目,以解决具体问题;第二,可以对参与主体进行二次知识建构,提升参与主体的业务能力及队伍建设水平;第三,学校将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化实施,可以提升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与推进学术成果的科研创新。

    基于此,学校申报的顺德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五个立项课题顺利开题。其中包括张朝煌主持的“以‘龙文化’引领学校特色发展实践研究”、陈辉主持的“日语高考实验班在普通高中的实践研究”、罗雪婷主持的“高中生‘公共责任’素养培育策略研究——以《政治生活》为例”、邱志敏主持的“微课与导学案相结合在高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佛山市顺德区龙江中学为例”与“高中‘三人行’契约式合作学习模式实验研究——以佛山市顺德区龙江中学高二14班为例”。

    课堂建设:走向高效

    龙江中学努力转变传统的课堂模式,注重课堂主体,即师生双方的角色转换与“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学校坚持课堂的精神实质是自主、高效与合作,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则从主要教授知识的角色转变为组织、引导、指导、答疑、评价及诊断者。基于此,学校积极打造“5+3”课堂模式改革,即“五学”课堂和“演练模式”相结合。

    “五学课堂”包括启学、探学、赏学、评学、拓学五个部分。在“启学”过程中,教师扮演“启动导向”的角色,学生则达成“入境明标”的效果;在“探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牢牢把握住学情,帮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环节;在“赏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解答疑惑并且及时给予欣赏与表扬,鼓励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学生获得积极的参与体验,产生对学习的积极情感;在“评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与反馈,并且帮助学生寻找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和达标方式,学生则需对获取的经验与知识进行总结梳理,以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最后在“拓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掌握学生真实学习能力的情况下,积极拓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与迁移”的能力。

    “演练模式”包括“三清”与“三练”两个部分。“三清”即师生共同对知识点进行“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以考核的方式及时清查学生对知识的获取程度,保障学生知识体系完整;“三练”即“早练”“晚练”“周练”,基于脑科学的应用,教师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巩固与联系,查缺补漏,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至此,教师与学生构建了一个新型教学关系,即学习共同体。

    在建立“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创设学习情境不仅仅限于合作,还进行对知识和技能的模仿与习得,并在互动中“争辩、妥协与认同”,来处理其他个体的不同意见,真正实现了课堂走向高效的目的。

    课程引领:走向多元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龙江学校坚持打破中外文化壁垒,实现“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域”的多元化融合,从而构建出科学的课程体系。

    文化融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校在坚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日语文化的精髓部分,开设了日语高考实验班。学校从一批学习态度端正、行为规范良好、各科发展均衡,但是英语相对薄弱的学生中,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挑选了52名学生,自高二第二学期始,将学生参加高考的“英语”学科,改为“日语”学科。经过一年零四个月的学习,这届学生在高考中实现日语实验班平均分为102.8分。9人上“高投线”,42人上本科线。总体而言,学生们拿到了以“英语”学科参加高考的情况下拿不到的好成绩。在此基础上,学校坚持在日语高考实验班采取全日语跨学科授课,设立专门日本文化课程,帮助学生打破固有的文化壁垒,在中国文化内核的基础上,接受另一种文化特质。培养学生健康的民族心态,加强两国友好,促进文化融合。

    校本创生。学校积极聘请中日文化专家,充分发挥在校教师的多学科、多领域优势,积极进行课程的“跨领域”校本创生。首先,学校整合国家基础课程,以学科为单位,结合学生的高考复习节奏调整学科内容,对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使学生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方式,获取更直接的知识和经验。其次,学校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践的具体情况,设置了常规课程和特殊课程:常规课程注重知识和能力,是将日语和基础学科相融合,创设情境,实现日语学习生活化;特殊课程注重人文和素养,是将日语文化和中国文化相融合,让学生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蕴。这种双融合课程使学生真正地实现了多元文化理解与应用,并培养了学生尊重其他文化的宽容品格。

    生态构建。学校对课程的开发注重多元性、体验性和综合性。学校开拓课程开发渠道,引入张国强、陈多友等专家走进教研组进行指导,同时派出研发组到上海甘泉外国语中学进行交流取经;学校还大胆尝试举办日语教学研修会,并且鼓励教师开设工作室等举措,使学校研发课程体系具备更加全面的借鉴渠道;学校还致力于丰富课程内容,不但将日语文化融入其中,还积极建设俄语、西班牙语等,增强了课程资源与文化的开放性。同时增强全校师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和有效的互动的能力。

    特色培养

    怎样到达那里?

    龙江中学通过积极打造高中阶段小语种办学特色,切实克服了英语学科在区属中学排名靠后的问题。学校以日语特色撬动学校的整体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一)上下联动培养人才,横向合作拓展空间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日语办学水平及影响力,该校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专家指导、师资培养、资源引进等多方面获得广外的支持和帮助。广外陈多友院长、国内日语知名专家张国强教授等专家多次到校指导,为学校日语教师专业发展乃至日语特色办学提出大量宝贵建议。在横向合作方面,该校与中山市小榄中学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并成为“中山市小榄中学(中山市外国语学校)日语项目合作基地”。两校将在主题研讨、师资引进、学生参观交流等多方面展开密切合作。

    此外,学校积极建立与日语特色机构的合作交流机制。目前作为会员单位已加入全国中等日语课程设置校工作研究会,加入珠三角外国语学校联盟并被推选为副会长理事单位,较好地引进整合利用校外特色资源。

    (二)课题研究引领前行,小语种办学文化育人

    学校要发展,科研必先行。该校课题“日语高考实验班在普通高中的实践研究”被顺德区“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立项。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等方式,不断总结日语特色办学经验,引领该校日语办学的持续健康发展。

    该校地处龙江,在这里源生出岭南文化的重要分支“两龙文化”,而“龙”又是“和谐、包容、创新、上进”的象征,这都给学校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财富。传承历史,结合现实,在“龙文化”的引领下,学校打造独具特色的小语种班级文化,建设日语文化长廊,开展日语书法比赛、单词比赛、手抄报比赛以及演讲比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小语种文化氛围。

    (三)师资培养多措并举,课堂改革活力无限

    在队伍建设方面,该校行政班子发扬精诚协作率先垂范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化成长。在目前3名日语在编教师、1名临聘教师的基础上,根据日语发展需要继续扩大师资规模。一方面加强校内日语教研,发挥小榄中学3位日语兼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该校日语教师的快速成长。另一方面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充分发挥广外陈多友教授、张国强教授的专家引领作用,借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全国中等日语工作研究会、珠三角外国语联盟等平台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此外,在全国教学改革特别是推行新高考的大背景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自主地位已成为教师共识,追求课堂高效已成为教学导向。据此,龙江中学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造性地提出了“5+3” 自主高效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日语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四)特色课程有效贯通,镇域范围打造品牌

    2018学年,龙江镇教育部门发布《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中小学日语特色贯通课程实施方案》。该方案以日语特色为抓手,实施特色课程十二年贯通,努力将其打造成龙江镇特色品牌项目。龙江镇教育部门充分发挥近年来龙江中学日语课程在高考中的优势,在镇内中小学积极推动“龙江中学日语课程基地校”与“龙江镇日语通关认证”建设工程。让部分英语薄弱的学生提前了解日语,一方面可以为日后高考升学寻找外语学习的新出路,另一方面也可以开拓视野,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最终实现龙江镇区域内的小学初中高中特色课程的有效贯通,创新办学机制。

    模式重塑

    怎样才知道是否到达?

    龙江中学在一系列实践探索中积极总结经验,研究办学模式,最终提出了“德育为先—发展为内涵—评价为导向”的办学模型。

    (一)德育为先

    首先,学校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要求学生具备最基本的家国情怀,教育学生作为中华子孙,从小应有继承文化传统、复兴祖国的使命和责任感;并且积极推进学校“龙文化”的建设,开发出“龙文化之孝道文化读本”“龙文化之礼文化读本”“龙文化之安全文化读本”等一系列校本课程,还申报了“以‘龙文化’引领学校特色发展实践研究”的区级课题。同时,学校要求学生在坚持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具有开放包容的性格品质,对其他文化持有宽容与尊重的态度。这样,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充分把握时代精神内核。

    其次,学校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规范学生的行为。学校坚持以“德行量化”为抓手,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学校编制了龙江中学学生成长档案、成长记录册和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依托班会课、广播站校园焦点站栏目以及各类养成教育活动的开展,积极实现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宽以待人”与“严于律己”相结合,提升自身核心素养,培养其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能力,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和成长。

    最后,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人以德立,邦以德兴”,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所以,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学校只有将“德育”放在办学模式的首位,才能从根本上践行这一教育方针,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为内涵

    龙江中学坚持“以发展为内涵”。中小学校特色发展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龙江中学探寻有效抓手,从“文化发展”“质量发展”“特色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学校发展工作的有效推进。

    发展是为了应对时代对学校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是学校办学走向未来的基础路径,龙江中学把“小语种”办学特色作为学校的发展方式是经过实践检验和满足时代需求的。

    (三)评价为导向

    学校注重“以评价为导向”。从地区高考贡献力、专业领导力和区域影响力三个方面对小语种办学特色进行总结与评价。

    高考贡献力:2015级入学新生全级英语平均分为75.3分,其中日语实验班学生平均分64.1分;2018届高考全级英语平均分78.5分,日语实验班平均分102.8分。9人上“高投线”,42人上本科线。黄嘉声入学英语32分,高考日语122分,外语增加90分;莫挺山入学英语46分,高考日语119分,外语增加73分;刘振鹏(体育生)入学英语42分,高考日语114分,外语增加72分。

    专业领导力:学校积极搭建名师平台,一共建立3个“名班主任工作室”和4个“名师工作室”:以研究阅读与写作为方向的刘国兴语文名师工作室,以研究“5+3”自主高效教学模式在历史课堂的落实为方向的秦萍历史名师工作室,以研究家庭教育与学生成长为方向的陈月琴心健名师工作室,以研究无人机、3D打印为方向的吴荣忠创客名师工作室,以研究班级管理策略为方向的邱志敏名班主任工作室,以研究探讨家长学校及案例教学的操作性为方向的罗雪婷名班主任工作室,以研究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为方向的欧阳卫林名班主任工作室。

    区域影响力:学校凭借日语项目被评为佛山市特色高中创建学校,获专项经费支持;“日语高考实验班在普通高中的实践研究”被顺德区“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立项;“日语高考实验班”特色项目被列为顺德区第二批特色项目,获专项经费支持;与中山市小榄中学(中山外国语学校)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加入珠三角外国语学校联盟并被推选为副会长理事单位;成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教育创新基地、日语生源基地;成为全国中等日语研究会会员单位;该校推动全区日语统考,并多次承担统考日语命题、组织协调等工作。

    在张朝煌校长的带领下,龙江中学全体师生以“无法选择生源,但可以选择改变”的职业冲劲积极进取,提出“塑龙马精神,育龙的传人”的办学理念,开创“文化发展、质量发展、特色发展”的内涵发展之路,探索出以“小语种”办学特色为学校发展路径,受到教育行业的瞩目。龙江中学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必将翻开学校发展历史上的新篇章。

    (张朝煌 闫瑞 张北北)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