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
功绩耀香城 弦歌续韶音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迁入新址迎来发展新时代
新都一中铭章班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物理实验。
新都一中新校园占地220亩,现代、大气。

    2017年11月3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周凯旋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17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终评在北京大学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揭晓,来自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的古学岽同学凭借项目“具有邻近相互作用的多体系统在重力场中的运动”斩获全国银牌(全国决赛二等奖),同时获得了十佳创意展板奖。

    消息传来,全校沸腾。作为四川省仅有的入围终评选手,古学岽成功实现了四川省在该项赛事上的极高奖项零的突破,也是新都一中学术竞赛史上获得的极高级别奖项。

    “特别感谢学校为我提供的平台和条件,营造的科研环境,开阔了我的视野,才让我有机会站上全国的领奖台上。”11月8日,载誉归来的古学岽面对采访镜头腼腆又真诚地说。

    古学岽说出了新都一中学生的普遍心声。“盛德兴校,学育兼施”,努力为每个学生的成功成才创设条件、搭建平台,让“人皆可以为尧舜”,正是这所省一级示范高中76年来矢志不移的办学理念和目标追求。

    一所普通高中的特色追求 敢于做研究、善于做研究

    说到研究,人们往往联想到高校、科研院所,很少将之与一所普通高中联系起来。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就是这少数中的一个。

    时针拨回到2016年的10月25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普通高中学术性拔尖创新人才培的实验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新都一中举行。新都一中为当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支持的全国五所普通中学之一。

    国家社科基金为何青睐新都一中?在校长刘旭东看来,是因为学校一直有“善于做科研”的基因。

    新都自古就是一个人才辈出的“香城宝地”,孕育出了汉代教育家任末、杨厚,明代状元杨升庵,清代大学者费密等人才世家。杨廷和13岁中进士,杨升庵21岁中状元,人才世家培养的青年才俊为家乡留下很多育人佳话,新都人崇文尚学。新都一中的前身铭章中学与树德中学同时创办,文脉流传至今。

    早在1992年,学校就申报了四川省“三优”实验课题。以教学科研立校,创造性地提出改变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内容,适应学生“个性、智力、创造力”全面发展的“三优”人才的培养实验,率先开启了“超常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也是西南地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初次尝试。

    “二十多年来,在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引导下,我们一直致力于学生的特色化创新教育,在学习和生活中,多层次、全方面地培养学习型拔尖人才。”刘旭东说,“大数据时代下,我们希望学生不仅是分数拔尖,更要做一个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学习人才。”

    多年来,新都一中成功地培养出了一批批具备优良个性品质、优良智能、优良创造力的“三优学子”,不仅有在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中斩获金牌的学术型人才,也有在文体界取得不凡成就的创新型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晏志勇、美国康宁科学院院士贺明谦,乒乓球世界冠军陈龙灿、舞台皇后李宇春、大国工匠谢邦鹏等就是他们中的佼佼者。新都一中用优异的教学成果证明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底蕴。

    一所普通高中的学制改革 助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为了让学生的学术能力进一步得到彰显,新都一中大胆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于2015年开办了铭章班(取学校创办者、爱国将领王铭章之名),从初二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采取四年一贯制培养模式。

    “铭章班的学生第一年就进行‘通识教育’,不仅学习语数外这样的基础学科,还要学习国学诗词、书法鉴赏类人文素养传统文化课程。”刘旭东介绍,这样的课程安排,能让学生不拘泥于课本上稍显局限的知识,从而拥有更宽广的眼界与更加深厚的文化修养。

    学校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高端人才资源,聘请多名大学教授和博士担任铭章学院科学老师,专门为铭章班设置了独具特色的科学课程。中国科学教育研究院杨润勇博士将他的博士工作站设在新都一中,梁鹤博士为该校学术助理,指导教师从事教学科研课题研究。

    在科学课堂上,新都一中的学生们走进清华大学、中国航天航空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的实验室,亲自做实验,感受创新的乐趣。同时,该校还聘请多所大学的教授来校作讲座,在高校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科研能力和学术成果突飞猛进。

    据统计,仅2016年,新都一中教师小专题结题10项,省市区级在研课题10余项,国家在研课题4项。现读高一的铭章学院学生,已在中国核心期刊发表4篇学术论文,5篇被收稿。2017年3月,学校学生在南开大学举行的“CYPT2017中国高中生物理创新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2017年7月,在南京大学举行的2017年NYPT集体赛中获全国第六名,个人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其中欧仕刚获极佳展示奖。刚刚获奖的古学岽也是铭章班高二学生。

    “今后,学校还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利用校友、家长及社区资源,以形式多样的学科活动、竞赛活动、文体活动、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收获成功。我们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铭章学院将会产生更丰硕的成果。”刘旭东表示。

    一所普通高中的历史使命 迁入新校址 开创新时代

    今年9月1日,新都一中整体迁入了新校址。这将是其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里程碑。

    新校园占地面积近220亩,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可拥有84个教学班,容纳4500名学生。走进学校,四方合围、小院落状的现代建筑,在红砖青瓦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标准的400米跑道,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游泳池等体育运动设施一应俱全;两栋建筑面积超过2.6万平方米的学生宿舍、近8000平方米的教师公寓和近6000平方米的学术报告厅等,为师生们提供了优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新都一中新校址由政府部门投资6个亿,按省内高规格修建。在这里,校史陈列馆、图书馆追溯着王铭章的历史,体育馆、实验室和多功能教室见证学生的成长,学生公寓温馨舒适、学生食堂干净卫生,学校四面绿树成荫,室内恒温游泳池高端大气。在多媒体时代,学校将打造智慧校园,实行全数字化管理,为中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刘旭东介绍。

    新学校,新机遇,新挑战。面对即将到来的新高考,刘旭东和他的团队确定了今年的工作重心:大力推进选课走班,建立完善配套的管理机制,为即将到来的新高考做准备。为了达到目标,学校提出:全面修订学校的绩效考核和评优选先方案,努力调动老师投身改革的积极性;加大课改经费的投入;建立人人做小课题研究的机制,形成“事事在研究,人人在创新”的科研氛围。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和破解国家中心城市发展中文化和教育发展的系列问题,同时庆祝新都一中迁入新址,今年11月16日,一场题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教育之本研讨会”活动将在新都一中举行,届时将有全国知名专家现场传经送宝,共同探讨国家中心城市发展中文化和教育发展的新举措、新路径。

    “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我们新都一中人,将认真学习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定力,把‘进’作为目标、取向,把握迁校契机,构建创新先发优势,坚定不移地走符合新都一中实际的发展之路,开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刘旭东深情地说。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