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化周末
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
崔永元:做口述历史就是与时间赛跑

    崔永元在演讲

    ■本报记者 却咏梅

    12月12日,崔永元身着黑色礼服,戴着一条红色长围巾出现在“我们的口述历史”分享会暨“口述历史在中国”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用一贯的崔式幽默分享了自己做口述历史的源起、坚持与艰辛,没有煸情,没有口号,从始至终流露的都是坦率和真诚。恍惚间,让人感觉又回到了当年小崔主持的《实话实说》,但正如他曾经的同事、央视主持人和晶所言:“13年过去了,崔永元又到了另外一个领域,成为这个领域的拓荒者。”

    此次国际会议由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主办,这是该研究中心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关于口述历史实操和理论方面的研讨会,也是国内口述历史领域的首次大规模国际交流活动。同时,研究中心内布置的5个展馆也举行了揭牌仪式,正式对外开放,白天是展馆,晚上是学生的自习室,崔永元倡导的“朝馆夕室”成为现实。

    “做口述历史不容易,我们这里是三多三少:题材多,许多题材要做但来不及做,许多老人要采访但采访永远赛不过时间;热情多,许多年轻人因为工作忙都没时间找男朋友;干劲多,大家干劲十足。”说到三少,崔永元一笑:“就是钱少、经费少、钞票少。”他说,我们每个记者的手里都有一份采访不完的名单,平均采访对象都在85岁左右,经常会遇到约好了采访对象,当我们要动身采访的时候,家人打来电话说老人走了。有一个美国原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的70岁老人问能不能写写他老父亲的家史?得到了肯定回应后,不久前他发来论文和感谢信,很遗憾地告诉工作人员,他的老父亲于两个月前刚去世,他很感谢能有这样的一次机会,让他梳理了自己的家史。

    这样的感动、悲伤、无奈以及“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在口述历史工作中时时发生着,也催促着从事口述历史的人们。崔永元介绍,从1999年自己在日本第一次接触口述史,到2002年真正开始起步,再到2012年回到中国传媒大学成立了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专门从事口述历史的资料收集、整理、学术研究以及传播工作,并为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开设了“口述历史”选修课。13年来,这个团队收集整理了涉及电影、外交、战争、知识分子、知青和民营企业等六大领域的口述历史,采访了约4000人次,积累了80万分钟影像视频,以及大量的相关图文和实物资料,成为目前国内口述史料最丰富、门类最多、规模最大的专业机构。

    在大会上,研究中心主任丁俊杰作了“我们的口述历史”主题演讲,分享了13年来研究中心团队采集口述历史的经验,回顾了研究中心进入中国传媒大学以后进行的专业化、系统化调整之路。谈到中心的建设,丁俊杰表示,研究中心在成立后,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举办了20多场口述历史及相关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在口述历史普及推广方面,也举行了口述历史工作坊及研习营等多场培训。

    作为研究中心的特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定宜庄说:“我从事口述历史已经20多年了,可是一直有一种比较冷清的感觉,有时候会觉得比较孤独,因为口述历史在国内开展得实在太晚了,甚至包括一些很小的国家在很多年以前都已经作为一个国家行为来从事这项工作了,可是我们还一直是属于很零散的状态。在中国,我们的历史实在是太丰富、太复杂,也太厚重了,没有人去好好地倾听这些亲历者的声音,这是我们对人类的一个欠债,所以,我们应该把这个工作作为我们的使命和事业,好好地发扬起来。”

    在现场,口述历史受访者代表、支持者作了发言,“民间记忆”项目的发起人吴文光导演、学者洪眉、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的研究者张洪光、电影主题收藏家方敬东、著名主持人汪涵等捐赠了口述历史影像资料。在丁俊杰看来,口述历史不只是找到受访嘉宾、搜集口述影像资料,同时也要在采访资料的整理、研究和利用方面,以及口述历史教学等问题上,进行更广泛、更深入地探讨和推动。为此,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正在研发中国第一个口述历史数字化系统,打造一个基于经验交流与资源共享的开放型口述历史平台,希望所有致力于口述历史的人不再孤军奋斗。

    “一个没有记忆的民族是不会有前途的,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立足点就是这些老人的记忆,这里有我们民族的尊严。”丁俊杰坦言,如果你们到口述历史研究中心,跟这些老人有一个小时的对话,一定会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这就是一个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对一所大学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我们除了为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提供这样一种可能之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把这笔资源作为成长中的一种养分,这是我们的梦想。

    目前,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内布置了“电影传奇馆”“电影艺术·家馆”“奥斯卡馆”“连环画传奇馆”“都本基艺术馆”等五个展馆,学子们可以在布满藏品、史料、海报及书画作品的艺术长廊里度过自己的求知岁月。崔永元表示,展馆环境很棒,欢迎中国传媒大学的老师到研究中心来上课,也欢迎校内外同学到展馆预约自习。

    “希望这个研究中心是一个学术研究的圣地,也是孩子们的天堂。”崔永元说。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