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周刊
2015年12月02日 星期三
黄冈师范学院
在转型发展中彰显办学特色

    黄冈师范学院是湖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学校高举转型发展旗帜,围绕地方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在转型发展中彰显了“立足黄冈、服务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鲜明办学特色。

    紧密对接老区发展需求,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鲜明

    一是基层教师培养有力支撑了黄冈基础教育品牌。学校坚持“扎根基层、服务桑梓”的教育传统,秉承师范传承,形成了“基础扎实、能教善管、敬业乐教、吃苦耐劳”的教师培养特色,为大别山老区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教师。

    二是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有力支撑了黄冈产业发展。学校始终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形成“五位一体、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产业人才。黄冈是全国著名的窑都,全国90%以上的工业窑炉由黄冈窑炉企业制造,学校不仅培养了黄冈窑炉的领军人物——中誉窑炉董事长游欣、中瓷窑炉总经理余春生等业界精英,也为行业培养输送了数百名技术骨干,同时,毕业生周锦平创办中国最大的电力管母线生产企业之一,汪学军创办湖北省最大的矿山钻头出口企业之一等,成为黄冈装备制造业的支柱和国内同行业的标杆。

    三是创新人才培养引领了黄冈创新创业热潮。学校是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2014年,与黄冈市共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与黄冈各县市区签署合作协议,积极推动黄冈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区建设。2014年,首届“大别山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峰对话会”在学校举行,搭建了大学生创业风投、创投、众筹等融资平台。2015年,毕业生吴林军的创业项目获得600万元风投资金,毕业生陈浩创建“遗爱网”等电商企业,有力助推了“互联网+”经济模式的创新发展,获全国首届“互联网+”大赛银奖、湖北省金奖。

    深度融入“四个大别山”建设,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特色鲜明

    一是传承革命老区精神,凸显“红色大别山”品质。近年来,学校承担十余项国家社科等基金项目,出版了《黄麻起义研究》《鄂东革命史研究》等一批有影响的学术著作,这些研究不仅挖掘并传承了革命老区精神,还促成了《铁血红安》《黎明行动》等颇具影响力的影视片的拍摄与热播,学校师生倾情打造的大型原创音乐舞蹈史诗《红色薪传》剧目,生动演绎了英雄的黄冈儿女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二是立足特色资源开发利用,助力“绿色大别山”建设。学校立足大别山经济林木种质改良与资源综合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大别山特色资源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开展大别山特色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成果丰硕。“提高银杏叶萜内酯含量的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在黄冈等地推广,新增利税3亿元;选育板栗新品种“玫瑰红”通过湖北省林木良种审定;主持大别山动植物科考,承担全国第二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工作。学校还立足湖北省人文社科基地“大别山旅游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承担《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研究》等省部级项目7项,成果被国家环保部门采纳应用。

    三是发挥智力优势,服务“发展大别山”战略。学校是黄冈市决策咨询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近年来,围绕区域发展,撰写调研咨询报告97份,出版《大别山试验区国家战略实现路径研究》等专著25部,发表论文284篇,7项研究报告获湖北省建议选题奖,连续两年被评为国家科技思想库建设先进单位。学校承担湖北省智力成果采购项目,其成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承担《李时珍医药文化及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促成了李时珍国际医药港的兴建。

    四是对接地方支柱产业,助推“富裕大别山”工程。学校建立了催化材料制备及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对接黄冈经济支柱产业,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助推黄冈产业提档升级。在医药化工领域,近2年,承接各类项目20余项,申请专利42项。“2-甲基咪唑生产新工艺”使企业年增效5000余万元;“甲硝唑生产循环减排工艺”使企业年增益3000万元。在新材料领域,与中国最大的电力管母线生产企业之一联合开展科技攻关,《高强度耐热铝合金管型母线》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管型母线市场占有率多年稳居行业首位。在钢结构领域,研发《型钢静电喷涂自动生产线》项目被推荐为国家工信部门《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该项目建成中国首条涂装自动生产线。

    积极研究黄冈人文文化,文化传承创新特色鲜明

    黄冈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出现了李四光、闻一多、黄侃、熊十力、汤用彤、余三胜、胡风、王亚南、叶君健、彭桓武、张培刚等一大批科学文化名人,黄冈还是黄梅戏的故乡。学校依托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建立了鄂东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黄梅戏艺术研究中心等两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黄冈名人文化研究、黄梅戏艺术研究、鄂东方言研究等方面成果丰硕,助推黄冈文化名城建设。

    学校饶学刚教授是全国“现代苏学学者”代表人物之一,其著作《苏东坡在黄州》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近年来,饶学刚教授及其团队研究成果,直接推动了国家4A级景区——遗爱湖公园的建成。2014年,饶学刚教授命名的“遗爱湖”被评为“湖北省十大最美湖泊”之一。

    学校深入开展黄梅戏研究,产生《黄梅戏音乐研究》等一大批学术著作,师生编创参演的《李四光》《东坡》《李时珍》《活字毕升》等原创黄梅戏剧目,已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上演。

    (黄冈师范学院院长 陈兴荣)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