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西安外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古典诗词歌曲和高校声乐教学的交融
杨 洁

    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古典诗词歌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与声乐表演存在共通之处,皆是以艺术化语言进行情感表达。西安外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在课程思政理念的引导下,结合学科专业特色,秉持歌以咏志、曲以传情的教学理念,将古典诗词歌曲引入声乐教学,让古典与现代在旋律中交融,扩展声乐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着力培养人文艺术领域具有人文精神和艺术情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聚焦专业特色,创新教学方式。课程思政建设是近年来重要的教育话题,旨在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非常重要,但课程思政建设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每一门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做到润物细无声的融合。学院依托专业优势,将思政元素融入艺术教育,为学生提供舞台实践等锻炼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古诗词歌曲的表演实践,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索古典诗词歌曲演唱的表演形式,促进这一艺术形式的创新发展。学院举办“声乐课程思政教学汇报音乐会”暨古诗词专场音乐会,以独唱、合唱等形式献上《山之高》《关雎》《沁园春·雪》《菩萨蛮》《清平乐》等作品,通过现代音乐的编曲和演绎方式,在声乐教学活动创新性呈现中国古典诗词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理解诗词意境,准确演唱歌曲,推动古典诗词文化的传承。此外,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持续深化声乐教学改革,结合具体学情调整课程内容和讲授方法,由以讲授为主变成以学生讨论为主,由以传授知识为主变成以训练学生思维为主,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在互动中激发灵感,使其潜质得以充分发挥,实现课程预定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定期举行教学观摩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形成长效教改机制,深入推进声乐教学改革。

    重视队伍建设,优化师资力量。声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是影响声乐教学水平的关键。将古典诗词歌曲渗透于高校声乐教学,需要从师资水平建设入手,提高声乐教师对古典诗词的认知和把握程度,以便更好地将其融入声乐教学。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对教育教学和学科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潜心致力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富有活力、老中青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院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以声乐教学内容为突破口,将古典诗词歌曲与现代声乐教学方法结合,创新教学模式、拓宽教学领域、提升课堂内容的多样性和理论深度,在专业技能培养之外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文学修养、历史文化、审美情趣等,培养既掌握专业技术又具有宽广文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古典诗词歌曲与声乐教学的交融提供坚实的保障。学院积极推进相关学术研究的开展,建设科研平台,培育科研创新团队,围绕整理和研究古诗词歌曲文献任务精心制订科研项目计划,明确各项任务和目标,建立并完善教学资源库,不断挖掘古典诗词歌曲的教育价值,为后续教学与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的艺术学习创造更优越的条件。学院还通过组织科研讲座、报告会和研讨活动,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成长环境,鼓励教师踊跃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深入了解市场的人才需求变动,以及当前高校声乐教学的核心关注点,为声乐教学内容的规划和教学过程的实施提供参考,也为古典诗词歌曲与声乐教学的交融指明方向。

    坚持文化立校,落实开放办学。校园文化建设反映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对师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文化引领作用。在古典诗词歌曲和声乐融合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推动声乐专业学生自觉学习古典诗词歌曲。学院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人格的养成”和“个性化发展”,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将“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有效融入第二课堂活动全过程,营造浓厚的人文艺术氛围,展现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同时熏陶学生的艺术情操,致力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院坚持以“以演出促教学”,开展或组织师生参加“琴歌雅韵”琴歌雅集、西安音乐厅“笛声琴韵”等一系列校内外古诗词演唱实践活动,旨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促进,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挖掘广大青年文艺人才,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青春和力量。坚持以赛促学,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省市级高水平的音乐比赛,积极打造学生音乐汇报会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展示平台,以比赛为契机,让学生积累更多实践经验,体现自我价值,并积极融入古典诗词歌曲元素,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此外,学校积极探寻如何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建立与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最大化利用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企业的生产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为企业培养和提供更多具备高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