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锐评
玩具流行背后意味着什么
安培培

    手串、萝卜刀、烟卡……每隔一段时间,孩子中间就会流行某种玩具。伴随玩具新风潮的兴起,各种“有害论”也随之产生:盘手串可能因关节过度使用导致损伤,引发腱鞘炎等不可逆的病变;萝卜刀具有攻击性和安全隐患,可能会形成心理暗示,激发孩子的暴力倾向;玩烟卡会让孩子养成攀比之风,甚至诱导孩子吸烟。对此,不少学校和家长认为应该竭力禁止。其实,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总是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玩具又会被新的游戏或玩具所取代。但是,手串、萝卜刀、烟卡在校园流行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孩子需要足够的玩耍时间和空间。保护孩子身心健康,有专家建议:一要守住孩子每天8—9小时的睡眠底线,二要守住孩子每天3—4小时的户外活动底线。但从整体上看,当下孩子玩耍时间不够长,方式也不够丰富。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校出于管理和安全因素,不允许孩子课间走出教学楼,禁止孩子在楼道跑闹。试问,没有足够的时间、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放松方式,孩子怎样才能释放玩耍的天性和端坐一整节课的疲劳?

    我记得上小学时,下课铃一响,我们就从教室里飞奔向泥土操场,丢沙包、跳皮筋、打纸板、弹玻璃球。留在教室的同学会翻花绳,用笔在本子上下五子棋,当年那些游戏与时下孩子喜欢的萝卜刀、烟卡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孩子缓解学习压力、度过童年的方式,没必要严厉禁止。

    孩子需要多种多样的玩耍方式。一个正常的孩子对游戏的渴望和兴趣是多种多样的,今天禁止一种游戏道具,未来还会出现其他游戏道具。比如学校禁止学生玩烟卡后,课间我发现孩子就趴在地上弹各种瓶盖,也有孩子组织弹笔比赛,时不时传来欢呼声。其实,教育孩子堵不如疏。这些现象提醒我们要顺从孩子的天性,给他们提供多种多样的游戏方式,培养他们丰富的兴趣爱好。比如,当萝卜刀流行时,我带着孩子去商店选择他们喜欢的萝卜刀,他们拿着心爱的萝卜刀给伙伴展示,然而过了不长时间,新鲜感消失了,他们就把萝卜刀抛之脑后。烟卡流行后,我给班里的孩子讲述自己小时候用作业本叠纸板被老师和家长教训的故事,还带着他们做各种各样的纸板并在课间展示纸板、拍纸板,烟卡就这样慢慢退出了孩子的世界。

    孩子需要被认可和接纳的交往渠道。孩子之间交换玩具、比较玩具是社交需要,跟风玩某种玩具也是孩子在满足自己被认可、被接纳的交往需求。为此,他们需要共同的媒介、共同的话题被小伙伴接纳和认可,进而获得归属感。对于学校和家长来说,与其禁止不如给孩子提供多种多样的玩耍方式、交往渠道,满足孩子的需求。比如,有的学校充分开发课间10分钟,让孩子到走廊、操场和特定的活动区域开展有趣的文体活动,让课间10分钟真的“动起来”“活起来”,既能缓解孩子的疲劳、释放孩子的天性,又能让孩子更好地融入集体。

    鲁迅曾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对孩子来说,玩耍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玩具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亲密伙伴。每个年代都有独特的玩法,也有流行的玩具,无论手串、萝卜刀,还是烟卡或其他玩具,背后都是孩子玩耍的天性、交往的需求。我们也曾是孩子,也是在玩耍中长大,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兴趣,让他们的童年留下更多美好回忆吧。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东营市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