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养成教育 练超凡技艺 2020年10月27日 12 版

    明德强技,行知合一。江苏省铜山中等专业学校人文底蕴浓厚,产业气息活跃。学校重养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弘扬“工匠精神”,让学生讲标准、用标准,练就超凡技艺;打造“红色”文化,把学生塑造成为爱钻研、能创新的新时代“红匠”。

    润苗育才的养成教育

    目前有一些职校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在生活中对自己要求不高,对未来不抱太大希望,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不良。这部分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不是智商问题而是习惯问题,因为缺乏强劲的学习动机以及刻苦认真的学习习惯。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很困难的,但是改变学生的生活习惯并没有那么难。针对这一现象,铜山中专夯实基础的育人根基,注重养成教育,狠抓学生习惯养成,多角度、多方式引导和培养人才。

    以“行”塑人。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规范。例如推行学生管理“6S”标准化管理模式,《宿舍就寝管理规定》《食堂礼貌用餐标准》《行走标准》《上下楼梯标准》《打招呼标准》等,让学生有规范可学,有标准可用,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吃:细嚼慢咽不作声、光盘行动不浪费、弯腰轻声放餐盘。住:被子叠成“豆腐块”、鞋子站成一条线、牙刷牙缸向右看。行:上下楼梯靠右行、一米线外等电梯、走路绝不看手机。学:上课听讲不走神、完成作业不拖拉、实训实习做中学。劳:打扫卫生按逻辑、物品摆放讲顺序、分门别类放垃圾。仪:核心价值对照行、八礼四仪因场合、三微一轻打招呼。用系统化思维设计推行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生活习惯改变之后会自然而然地迁移到学习习惯。之后学生的综合素养、社会适应能力大大提升。多年来,学校为企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能够服务新时代的奉献型、实用型人才,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党员和青年学生模范,他们在各自岗位发光发热,落地生根。

    精益求精的技能锤炼

    中国从“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华丽转身的背后离不开能工巧匠,更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学生走进社会后要有立足之地,同样要锤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以“研”培人。一直以来,学校以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为指引,培养学生专注、严谨、创新的职业素养。如:通过精打细磨的课堂,让学生树立明德强技的匠心;通过规范严谨的实训,形成学生臻于至善的匠艺;通过“工匠大师进校园”,培育学生志存高远的匠德。在此基础上,学校构建了“家长大讲堂”“青春大讲堂”“工匠进校园”“大师进校园”课程体系,以先进模范激发学生提升技能和本领;师生在红五月技能节、技能大演练、技能大比拼等各项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屡获佳绩,使工匠精神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得到了积极发挥。

    忠诚担当的“红匠”精神

    学校党委注重打造“红色”校园文化,紧扣立德树人,传承“红匠”精神,构建铜山中专文化价值体系,努力培养学生成为爱国敬业、忠诚担当、开拓创新的新时代大国“红匠”。

    以“梦”引人。学校利用徐州本土红色资源开展经常性、多样性的教育活动,以“我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广泛开展向国旗敬礼、“红心向党”歌咏比赛活动,引导青年学子学党史、知党情,强化使命担当。以读经典、诵英雄、学先进、传文明的方式,推动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广泛开展诵读学传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坚定理想信念。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以“周末校园秀”的方式展示青春风采。青年志愿者们积极开展养老机构慰问、社区街道服务、公交站台乘客上下车引领、道路交通服务、考试服务、校园垃圾捡拾、上下楼梯疏导、文明礼仪示范、垃圾分类宣讲等活动,培养责任意识。党员团员们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积极开展青年大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党团活动日、科技创新、送文化下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青年志愿者、学生会荣获徐州市十佳社团和江苏省职校十佳共青团组织称号。

    如今“红匠”精神已成为铜山中专全体师生的共识,尤其是党员教师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教育教学精益求精、节节攀升,影响着一批批青年学子立德树人,成长成才。

    从养成教育入手,以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育为己任,以“红匠”精神构建文化体系,铜山中专的职业教育服务力、职业教育影响力、职业教育新活力与时俱进,成为标杆。它激励广大青少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让“红匠”精神在党育匠心的指引下落地生根,为建设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 露 滕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