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起航空职教改革发展的“龙头” 2019年06月25日 07 版

    5月6日至12日是第五届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此以《产教紧密融合 职教改革向纵深推进》为题进行了报道,国家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陕西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进行实训的画面在节目中精彩亮相。

    中国航空看陕西,陕西航空看西安。建校61年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融入航空产业,以推进“航空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航空特色专业群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创新“政军行企校”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提升服务航空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培育具备航空企业总师素质的领军人才,输出航空职业教育“中国标准”,努力把学校建设成航空特色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现代高职院校,舞起航空职教改革发展的“龙头”。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当地离不开”

    西安阎良是全国仅有的涵盖航空全产业链的国家级别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就坐落在基地的核心区。建校61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与阎良区、航空基地、航空龙头企业共命运同发展,助力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和“航空强国梦”的实现。

    着力推动专业体系建设与航空产业的融合。学校对接航空产业链上下延伸,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形成了以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材料、航空管理、航空服务等为主线的航空特色专业体系。当前,学校的50多个专业中,已建成4个国家示范建设专业、1个央财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专业和14个省级重点专业,形成了30余个富有行业特色、招生就业两头旺、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专业。近5年来,学校的在校生规模保持在万人以上,每年约有60%的毕业生签约中航工业、空军装备、航天科技等大中型国有企业。

    着力推动学校与航空基地建设的融合。学校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技教育、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功能,积极与基地开展项目合作,倡导成立陕西西安航空城职业教育联盟,共建了“中航工业检测及焊接人员资格认证管理中心”等8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和“航空零部件再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培训学院等三大社会服务平台。其中,培训学院成功获批“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成为基地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晋升仅有的培训点,为其人才资源的储备与培养起到了巨大支撑作用。

    阎良区领导表示,西航职院建校61年来,融入地方、服务地方,为陕西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7万余名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是航空城的一张亮丽名片,是一所“地方离不开”的院校。

    支撑产业转型升级,“行业都认可”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与国家航空产业相伴而生、同时起步,61年来,学校不断探索凝练高度契合国家战略、区域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办学理念和战略思路,走出了一条航空特色立校、内涵发展强校、开放融合兴校之路,逐渐成为航空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的跟随者、并行者、引领者。

    服务航空全产业链,协同推进专业群建设。学校始终紧跟国家战略,对接航空全产业链形成了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无人机应用技术等专业群,并围绕区域内航空制造与航空服务协同发展、军品研制与民品开发相互促进、整机研制与零部件制造紧密配套的产业结构,持续拓展专业对接航空产业的广度和深度,增强服务航空全产业链的办学实力,成为航空职业教育“排头兵”。同时,坚持以质量工程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带动专业群获得跃升,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数量和水平持续提高,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对产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明显增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毕业生中涌现出了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彭小彦、全国劳动模范罗卓红等一批行业领军人物,共计为航空工业培养了7.6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其中C919、ARJ21等国内新机型“铁鸟”试验台的技术人员30%来自该校,企业普遍反映西航学子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有发展。

    深度融入产业集群,创新协同发展机制。学校充分依托61年服务国家航空、军队、通用航空发展的深厚积淀,积极探索实践“政军行企校”多元参与的协同发展机制,服务陕西省航空产业链迈向中高端、服务中国走向航空强国。学校与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建立了有效沟通交流机制,加入了中国航空学会、陕西航空学会等行业组织,担任“国际航空职业教育论坛”常任主席单位、全国航空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职教育分会副会长单位以及中国航空学会、中国职教学会、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理事单位,还牵头组建了陕西航空职教集团。

    全国航空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刘井宏指出,航指委是平台,校企合作是途径,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是目的,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学校。

    传承部队优良传统,“部队信得过”

    学校曾隶属空军系统40年,2001年由空军装备部移交陕西省政府部门管理,但学校始终坚持了服务航空产业的办学宗旨,由此得到了空装部“一如既往”的支持,而军工基因和部队传统的长期浸染,也促使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能打硬仗、勇于争先,为国家航空工业和空军系统企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技术人才。

    融入军工企业精神坚持服务航空产业。学校由部队移交地方时,服务面向与运行机制都面临着关键性抉择,但学校始终坚持“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因此空装系统对学校的支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先后捐赠型号齐全的军机发动机56台、飞机25架等设备,并在教师顶岗锻炼、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给予了充分支持。与此同时,学校也在空装部的支持与主导下,深化与军工企业的协同育人模式,由原来的“兄弟”关系变成了合作的“伙伴”关系,成功地实现了机制转型。

    着力推动以士官培养为核心的军民融合。作为拥有深厚军工传统的航空院校,学校积极响应军民融合战略,成立陕西省首家士官学院,并积极构建多兵种士官人才培养新体系,在现有空军、陆军士官定向培养的基础上,还将进一步拓展兵种,增加培养专业,做大做强士官定向培养。同时,探索新时期士官定向培养模式,实现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做强做优军事职业教育的品牌。2018年,为庆祝建校60周年,在学校举办的推进“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大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与学校“军地合作共建单位”揭牌,学校将与部队在人才培养、人员培训、技术合作等方面开展合作,对部队现役军人和退伍军人进行培训。学校先后被国防部门、教育部门确定为陕西仅有的一所空军、陆军定向直招培养士官院校。

    贡献西航职教标准,“国际可交流”

    紧跟“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集聚校内外优质资源,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交流、共享职业教育国际化模式和中国职教模式,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西航职教标准。

    引进来,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学校积极引入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先后与美国、德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泰国等10多个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20余所学校或教育机构开展了教师访学、学生交流、资源共享、文化交流、国际大赛等多种合作项目,并大力选派骨干教师及管理人员到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进修访学,初步形成了外派进修的选拔、培养、考核机制,目前有四五百名教师参加了国际研修学习。同时,积极引进国际先进职业教育标准,与德国纽伦堡工商会、德国China Window国际信息合作公司共同在学校创建了中德职业培训中心,开展IHK国际培训认证。

    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中新项目总监托尼·奥布赖恩表示,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具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完善的课程体系,今后将积极拓展双方联合培养学生的渠道,共同就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竞争力和中新两国职业教育合作交流搭建平台。

    走出去,输出西航职教标准。学校积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教育教学优质资源,与中航国际共同为加蓬、加纳提供飞机维修专业和实训室建设方案,加蓬共和国副总理亲自来校访问,对学校的专业水平给予了高度肯定;参与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赞比亚项目”,援助赞比亚创建职业学院,支持航空装备和企业“走出去”战略,切实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影响力;选派教师赴非洲为“走出去”中资企业开展本土化人才培训,输出西航标准、唱响西航声音。此外,学校还首开陕西高职院校接收留学生的先河,先后为新加坡理工学校126名学生提供历时7周的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培训,选送10余名学生赴新加坡交流学习,充分发挥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引领作用。

    融航空报国之精神,纳现代工业发展之风骨。建校61年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敢啃骨头、能打硬仗,大胆改革、奋勇争先:办技校,被誉为“西北一枝花”;办中专,成为全国重点中专;办高职,办成了全国优秀示范院校。如今,站在陕西“双一流”院校建设单位、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的新起点上,学校必将牢牢抓住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加强党的建设,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高水平专业群、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服务发展水平、学校治理水平、信息化水平、国际化水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奋力迈向更高水平。

    (周 岩 赵居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