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18日 星期二
校园里“神”来之石
——重庆市合川大石中学“石文化”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胡航宇

    石头,普通得俯身可见。

    这里曾鹅卵石遍地,学校迁至现址大石桥,桥下的巨石承载人们渡河抵岸。大石街道、大石桥、鹅卵石,地处重庆合川北部的大石中学从这些投缘而来的石头中获得灵感,提炼出厚重、沉稳、质朴、谦逊、坚毅、永恒的“石头精神”,从校名到校园景观、从教室到课程、从学生到教师,无一例外都与石头息息相关。

    石韵声声,以石美校

    步入大石中学,映入眼帘的除了宽阔的校园、葱茏的树木,最吸睛的是石头林立,石建筑比比皆是,“开门见石”毫不夸张,从石园到石峰,从石门到石栏,从石柱到石屏,从石刻到石文。

    记者边走边欣赏着校园八大石景,“石峰园雕刻着石头的传说、诗文、演变历史,图文并茂,石英墙和淑秀苑汇聚了典型的英雄和巾帼女豪,处处有雕刻,处处有石语,处处有石韵。”随着高二语文老师刘晓丽的解说,记者仿佛进入了一个石文化的大观园。

    “每一个大石中学的新生首先要接受‘石文化’教育。”刘晓丽介绍说,从石头的传说、种类、成语,到大中“石文化”,了解“石头精神”的内涵,激发学生对“石文化”的热爱。

    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户外山间认识家乡,认识自然,认识石头,每个孩子会带回寄寓自己的“形象之石”,要拟定3年成长计划,每天记录心路历程,写下“今日石语”,在6个学期中培养“厚重、沉稳、质朴、谦逊、坚毅、永恒”6种品质。

    “刻苦是你身上凸显的力量,优秀是你身上折射的符号,榜样是你身上的代名词。当岁月潺潺流淌成河,你是班级大海中一朵激情飞扬的浪花。”初三(3)班苏洪尘获优秀“厚重之石”称号后,这样的颁奖词让他激动了好久。

    与石共舞,以石化校

    每天上午9:30-9:50课间操,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只见全校班级统一编排成队形,3000余名师生统一入场、组队、造型,共同演绎气势恢宏的集体秧歌舞。

    秧歌舞大课间课程仅仅是石文化课程建设之一。学校以石头精神为内容,通过主题课程、渗透课程、体验课程、活动课程等,着力建设好石文化鉴赏课程、小石头成长教育课程、精美诗文诵读课程、主题绘画课程、军旅文化课程等精品课程,培养具有为人纯朴、为学精专、内方外圆、通达四方的石品学子。

    走过蜿蜒曲折的石沁园,灵石各异,校长马龙才介绍,“环绕操场边近4亩来地原来就是一个垃圾场,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石头说话。”如今,这里有大小石头几十块,是师生们课余休闲的地方,走走、说说、画画,趣味盎然。

    学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一个外出的老师都要带两块石头回校。

    去年夏天,初三物理老师李航自驾游川西,从宝兴县带回了一块汉白玉,“通体雪白,远望像一片雪”,即使有100多公斤,但看见石头就着魔的李老师,还是毫不犹豫地出手,这块“宝贝”现收藏在学校奇石鉴赏馆里。

    点石成金,以石扬校

    “石头精神”影响着大中人的教学人生,每位教师都总结出自己对“石头精神”独特理解的话语。

    一位教师总结的“石”语:“石头之‘真’在于本色,石头之‘珍’在于庄重,石头之‘争’在于奋发,石头之‘增’在于积累,石头之‘臻’在于境界,我愿用石头的‘五字真言’伴我教学人生。”

    “‘石文化’的构建,为大中发展寻根,为大中师生护航,为大中品牌立言,助推了学校品质提升。”马龙才说道。

    数据最有说服力。学校从原来的初级中学、高完中、综合高完中,到如今的特色学校、联招学校跨越发展;从10个班、30个班、70个班的300人、1000人、4000 人,逐年递增;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村学校,到2013年、2014年、2015年连续3年以高完中考核分第一名获得区教育系统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

    “校园文化在实践和探索中思考、孕育、打造而成,我们做到了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同步走。”展望未来,马龙才校长成竹在胸:“倾力打造自然生态园、书香生态园、人文生态园,建成有教育文化特色的‘三园’生态学校。”这不仅仅是憧憬,学校已经在行动。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