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18日 星期二
制作透明模型破解教学难题 与拆迁队赛跑记录古城风貌
他用“针孔”追逐太阳
特约通讯员 谌涛
陈晓峰摄影作品

    ·我身边的好老师

    人物不求高大全,只求亲切自然;不愿孤苦贫寒,但求乐观幸福;无须面面俱到,只求一点闪光。来稿请注明【我身边的好老师】,邮箱:zgjybjcxw@163.com。此栏目为常设栏目,我们会一直等您走来!

    在浙江衢州中专,有这样一位老师,常年穿着一件袋口泛白的摄影背心,顶着一头有些蓬乱的头发,胸前挂着一个相机,穿梭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他就是学生崇拜的偶像,同行景仰的师长,衢州市摄影名师陈晓峰。

    走进陈晓峰的工作室,记者立刻被数百副针孔摄影作品所吸引。其中两幅格外引人注目:一幅是以几十米高的烟筒为轴心,拍摄太阳运行轨迹。照片成像后太阳由圆型变成了一道道数不清的弧线;另一幅是在两棵千年古松间拍摄太阳365天的分分秒秒。

    “在他的作品里你能感受到太阳的永恒存在。他把时间的样子描绘成锋利的线条,而这些明亮的线条是自宇宙诞生起就已经存在的风景。”《摄影之友》编辑屈露露说。

    当大多数摄影人在比拼摄影装备和图像处理软件时,陈晓峰却逆潮流而行,开始针孔摄影。

    由于用针孔替代了光学镜头,通光量的减少,增加了曝光时间,与普通摄影记录精彩瞬间不同,针孔摄影往往记录的是一段光阴流逝的痕迹,一张照片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拍摄,短则几个小时,长则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2012年,陈晓峰用一个去掉镜头的针孔相机,拍摄了第一张记录日轨的照片。照片里出现一条带圆弧的太阳轨迹,他立刻被这条流畅、壮观的弧线所吸引。在这之后,在他的心里,太阳不仅仅是一个光点,而是一条深深的弧线。

    他的头脑里常常出现经过针孔汇聚光点,像激光一样缓慢而坚定地雕刻着底片的画面,无论地球上发生什么,太阳还是照常运行着,不为所动。

    从第一次把衢江区云溪砖瓦厂的大烟囱作为背景,进行针孔摄影创作以来,这个别人眼中荒无孤寂的地方,陈晓峰来过不下百次。近三米高木桩上的大木箱子里装的就是陈晓峰自己制作的针孔相机——达·芬奇号。

    在衢州中专,陈晓峰有一个全校面积最大的工作室,足足有240平方米,里面没有多少高科技设备,却是摆满了各种简易实用工具。

    从用海鸥相机改装第一台针孔相机开始,用字典制作的沈括号、用木板和PVC管制作的墨子号、赵友钦号,成系列的牛顿号,在这个工作室里陈晓峰和他的学生们已经制作了十几台针孔相机。

    陈晓峰自制针孔相机、对针孔摄影的痴迷与专注,也让他的教学如虎添翼。

    透视和空间想象是结构素描教学中的学生最难理解的地方,原来几何体模型都是用石膏制作的,内部的透视关系只能靠想象。陈晓峰利用业余时间,制作了一系列透明的几何体模型,帮助学生理解。一块普通的黑板,他钉上一颗钉子,系上绳子,立马就变成了学生们学习空间透视关系的利器。

    他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本性善良、渴望向上的,他待顽皮孩子越发真诚,小心呵护着青春期学生敏感脆弱的心灵,无论是他的美术课还是摄影课,在学校里都“圈粉”无数,还有慕名而来蹭课的。

    陈晓峰老师的镜头,不仅关注了校园,还对准了整个衢州。他的执着与专注,在衢州,也成为一个传奇。

    从南宗孔庙到烂柯仙山,从文化飞地廿八都到古田山下的中秋草龙,从淡定的剪纸老人到巷口卖油炸粿的大妈……《古城系列》是他和拆迁队赛跑着记录古城的完整风貌,为古城留下珍贵影像;为了《廿八都系列》,他连续两年寒假驻扎拍摄,而妻女也陪他一起在他乡过了两个年;《女儿系列》里,他十八年如一日,从女儿出生到今天,坚持每天为女儿拍一张标准照。

    上世纪80年代,陈晓峰曾怀揣着26元钱,独上西藏创作,回来后办了一个名为《西藏是一种境界》的摄影展。

    无论地球上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太阳还是照常运行着,不为所动,陈晓峰就是这样专注于艺术创作与教学,书写着自己的不一样的人生,既成就自我,更光照他人。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