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18日 星期二
扶教更精准 三省有高招
新华社发

    编者按:

    教育精准扶贫,授教师以渔。给贫困地区送去一堂好课,不如给他们送去一位好教师;给他们送去一位好教师,不如教会教师们如何上一堂好课。本期我们邀请大家来看看,在师资脱贫这场攻坚战中,山东、浙江、湖南三地如何将“肥”施到了“根”上。

    浙江:新基地落户边疆

    本报记者 蒋夫尔

    “浙江省在对口帮扶我们的过程中,通过对双语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提升少数民族教师双语教学能力,我认为抓住了教育扶贫的关键。”新疆阿克苏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孙长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日前,浙江省援助新疆阿克苏地区中小学双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启动,该省将在3年内为阿克苏地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系统培训2000名双语教师。浙江这一招,把“肥”施到了“根”上。浙江省是阿克苏地区的对口支援省,该省把教师和校长培训放在教育援疆的首要位置。其中,双语教师培训是重中之重。

    要让少数民族孩子学好“双语”,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否有一支高素质双语教师队伍很关键。这一点,浙江省对口帮扶阿克苏之初,就意识到了。

    对口支援启动后,浙江省经全面调查摸底,了解到阿克苏地区共有5072名35岁以下少数民族教师需要接受双语培训。经同自治区教育厅协商,浙江省决定用5年时间,安排培训经费1.04亿元分批开展学制两年的脱产培训。此举将大大缓解双语教师培训期间师资紧张的困难。

    如何实施双语培训,是浙江教育援疆团队一直在认真考虑的问题。是选择教师到浙江去培训,还是就地开展培训,大家有争论。

    一时间,浙江和阿克苏,大家都面临着两难选择。浙江省曾算过账,如果派教师到浙江去培训,每年派200人的话,全部培训完35岁以下的双语教师,需要20年。如果在阿克苏当地建立培训中心,就地培训,不仅教师接受培训的时间可以延长到两年,而且可以实现全覆盖,仅需要7年时间就可以全部完成。这样一来,整个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两年时间,为一个培训周期,每年培训1000名,利用7年时间,全部培养完成5072人。该计划完成后,阿克苏地区整个双语教师队伍的素质将发生根本改变,双语教学质量将得到整体提高,覆盖未来10年所有学段的学生。

    浙江的出发点是大规模培训双语教师,实现35岁以下的双语教师全覆盖,这样的规模派到浙江去培训,不大现实,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

    为保证双语培训条件,浙江省在阿克苏地区全额援建两个双语教师培训基地。一是依托阿克苏地区教育学院,扩建“阿克苏·浙江双语教师培训中心”,承担阿克苏地区西五县的双语教师培训任务,按2000人在校生规模设计,扩建校舍45640平方米,投资7200万元。二是新建“库车·宁波双语教师培训中心”,承担阿克苏地区东四县的双语教师培训任务,按1000人在校生规模设计,新建校舍22000平方米,总投资6400万元。这一举措,让阿克苏地区的双语教师不用离开家,就能在当地接受优质培训。

    培训中心建成后,进入培训的每个双语教师学员的学费一年10266元。学员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教材费、交通费,5年共计近6000万元,全部由浙江省来承担。

    浙江省通过创新教育援疆模式,把高质量的“双语”培训送到受援地教师家门口。为确保培训效果,浙江每年派出120名教师到阿克苏培训双语教师。

    一位校长对记者说,“这样培训出来的教师,质量高、接地气,无疑提高了整个阿克苏地区双语师资的质量。”

    在对口支援中,浙江省把推进阿克苏地区双语教育作为教育援疆的重中之重,在资金和项目安排上予以倾斜。

    双语教师培训工作已经成为浙江省教育援疆工作的特色和亮点。据了解,2010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双语教师培训工作,投入1.71亿元援助阿克苏地区培训中心和库车县培训中心,还选派了317名双语援疆教师到阿克苏工作。6年来,浙江省对阿克苏地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共计5072名少数民族教师开展了双语培训。

    新一轮援建工作启动以来,浙江省援疆指挥部计划在前6年的基础上,针对阿克苏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分批选拔2000名汉语水平相对较高的40周岁以下在岗少数民族教师,进行提升能力培训,每批培训周期为半年。

    已完成培训站上双语讲台的维吾尔族教师古丽努尔·热合曼,用流利的普通话对记者说:“我今天能站上双语讲台,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得感谢浙江省在我们家门口开展的双语教师培训。如果没有这么系统的培训,我恐怕胜任不了双语教学工作。”

    山东:志愿者悉心传艺

    本报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姜春美

    从49%提高到78%的背后,是贫困地区小学英语参训教师学科基本技能达标率的整体提高;从7%提高到52%的背后,是贫困地区音乐参训教师学科基本技能达到高级水平比例的大幅提升。日前,山东省一项2016年项目终测数据显示,在短短的一两年间,山东省部分财政困难县乡村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了快速提高。

    变化从何而来呢?这还要从山东教育志愿者培训贫困地区农村教师扶贫的故事说起。

    2014年教师节来临之前,山东贯彻落实中央及山东省扶贫开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及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依托山东省教师教育学会,成立了山东省教育志愿者协会,开展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科教学技能培训项目,提高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6545名来自高校、中小学、教科研单位的优秀教师成为注册教育志愿者。

    协会成立后,首个志愿服务项目是开展郓城等财政困难县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学科教学技能培训。教育志愿者采取送教下乡、连续培养的形式,利用周末和假期时间,到受援县对薄弱学科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全员培训。从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志愿者在菏泽市郓城县共送课804人次,培训郓城县乡村英语教师307人、音乐教师224人。

    “由于乡村艺术特长教师匮乏,音乐课基本陷入‘几节课教熟一支歌’的状态,学生普遍对音乐知识一窍不通,无法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我们下决心一定要帮助贫困地区农村音乐教师提高学科技能,把乡村孩子带入艺术的殿堂。”齐鲁师范学院的何艳老师连续两年主动加入教育志愿者行列。

    2015年9月,山东进一步扩大教育志愿服务活动范围,在商河县、沂源县等14个财政困难县开展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学科教学技能培训。到2016年7月底,志愿者义务送教7980人次,常年参加义务支教的志愿者达到689人,受训教师达到3811人。

    志愿者们采取分层教学和每个教学班“专家(志愿者)+助教(当地骨干教师)”“一带一”教学模式,经过一年的示范指导,为贫困地区培养并留下了一批学科“种子”教师,成为助推乡村教育长远发展的“星星之火”。

    在志愿服务培训中,志愿者们不辞辛劳,每到周末就从各地赶到边远的农村支教培训地点,有的来回几百公里,乘火车、换汽车、搭出租车,辗转五六个小时才能赶到培训点。

    “我只是换了一种过周末的方式,这种方式更有意义。能把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给更多农村的老师们,帮助更多贫困地区农村的学生,我很幸福。”山东省实验中学的高惠燕老师是志愿者中岁数最大的一位,她还自发成立了“天涯海角心连心助读团队”,组织爱心人士为商河县10余所小学捐书近3万余册,先后在15个村庄建立了“爱心书屋”和“阅读小组”。

    济南市经十一路小学的冯康老师是唯一的男性舞蹈老师,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和汇报演出的排练,他不顾淋巴结炎症引起的高烧,晚上自己悄悄去郓城县医院治疗,白天坚持教学和排练,没有耽误一节课,在郓城一年共计送教37天,圆满完成了志愿服务任务。

    志愿者的辛勤奉献,不仅提高了贫困地区教师的学科技能,还改变了他们的精神面貌。“人家志愿者老师这么远都来了,我哪怕退休前能给学生上一节高质量的课,也值了!”沂源县西里镇鲁能希望小学即将退休的王永安老师,每次都骑着摩托车,带着电子琴,跑近50公里的路赶到县城参加培训,一次也没落下。

    2015年7月,郓城县的志愿培训项目结束后,葛增博等22名符合条件的郓城县参训教师,自愿报名加入了义务支教团,以感恩之情反哺教育。

    2017年,山东省教育志愿服务从英语、音乐两个学科扩展到英语、音乐、美术、家庭教育4个学科。到2018年1月,计划再组织教育志愿者829人,对平阴等10个县4个学科的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此外,山东还建成了“山东省教育志愿服务网”,实现志愿服务管理信息化,成立教育志愿服务常设工作机构和省级学科核心专家组,统一研制项目培训方案和考核标准,建立教师志愿服务“绩分银行”,形成长效机制,切实保证质量。

    湖南:土专家分享土招

    通讯员 尚代春

    湖南湘西龙山县号称“湖南的西藏”,山高路远,条件艰苦,距离省会长沙走高速需要5个多小时。几年来,我县把“国培计划”与“精准扶教”融合在一起,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子。

    近年来,我县积极开展“国培活动·送教下乡”,接受省教育厅评估,评为全省41个“国培县”的A类。“精准扶教”促使我们创新工作思路:如果把“国培计划”与“精准扶教”活动有机融合起来,老师们获得的东西一定更加实在。

    于是,我县抽调进修学校、教科所、仪器站、信息化办部分骨干成员,让研、培、训融为一体,成立了龙山县“国培计划”与“精准扶教”活动办公室,简称为“国培精扶”。办公室抽调的人员集中办公,由教育局师训股集中管理,统一调配,确保“国培计划”与“精准扶教”活动能有序、高效开展。

    我县是山区大县,有5000名在职教师,小学教师多,而小学教师学历、知识结构等都比较薄弱。部分教师年纪偏大,从没走出大山“看世界”,有的老教师甚至没有去过省城。一些新入职的教师有工作激情,但是缺乏工作经验。所以,根据实际情况,我县决定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无论是“国培”,还是“精准送教”,必须有一支高质量的专家团队。我们选取城区5所小学的10位骨干教师去长沙等地参加置换脱产培训,委派县教科所教研员去武汉、重庆等地观摩、学习。这些教师通过培训,夯实了基础,具备了较强的培训能力。

    仅2015年,我县送教团队按照“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工作要求,在城郊联合学区一共送教4次,培训教师7200人次。专家团队呈现18节次示范课、18堂微型讲座、3次大型讲座、39次现场点评,和老师们作了39场次现场互动。

    2016年,我县开展新一轮“国培计划·送教下乡”活动。当时我们思考:送教下乡,如何做到“精准”?如何让一线教师学有所获?我们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召市小学、洗车小学、里耶小学等校送教,直面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老师们面对面交流。

    对我们送教团队来讲,这既是机会,也是挑战。送教团队精心设计、打磨每一堂示范课,认真对待每一次讲座。送教老师都是城区学校的骨干老师,工作日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利用双休日集中研讨,进行学术交流,力求让上课和讲座“字字有力,句句精准”。

    摸清教师需求,精准发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决策权。我们开展小学语文、数学、幼儿教师调查问卷工作,设计了60余个问题,下发问卷6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585份。

    大家感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难以把握,作文教学困难重重,古诗教学难以突破。对于小学数学,老师们建议,可以把“鸡兔同笼”等问题进行研究。幼儿老师们普遍感到幼儿习惯培养、幼儿教育“知识化”的瓶颈难以突破。经过调查,我们选准了送教主题,确定了送教内容。

    进行分场活动,精准击破。我们设立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学前教育3个培训场地,每个场地200个受训老师。每个场地都具体安排了负责场地、教师签到、学生安全、器材音响、实况录制等工作人员。每次活动完毕,3个“送教”小组都要集中开会,对本次的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每人都要谈出自己的收获和遗憾。同时对下次的送教工作进行讨论和安排。

    送教主题鲜明,有的放矢。每次培训确定一个主题。小学数学以“实践与应用”“数学广角”“数与代数”等为主要内容。受培单位呈现的研讨课与专家团队呈现的示范课都是同一内容。

    授课完毕,首席专家就课例即兴点评。点评完毕,进行专题微型讲座。最后是现场互动,受培老师提问,专家团队现场答疑,会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如今,老师们都说,在发达地区听专家的课,当时耳目一新,可是回到自己的学校又是“拿着那张旧船票,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本土专家的送教接地气、有干货,这样的培训还想参加。(作者单位:湖南龙山县教科所)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